陪睡智能硬件 功能亮瞎眼!正常每個人每天都有8個小時用于睡眠話說睡眠,若睡眠質量低下那第二天的工作生活可想而知,做為一個睡貨深有感觸。現在科技發達的讓你不敢想想,如今有專門針對睡眠質量低下而設計的智能產品。不少智能硬件廠商看上了這十分寶貴的『三分之一』時間,推出與之相關的智能硬件,這里是關于智能硬件的大盤點。
睡眠智能硬件都能做什么?
與睡眠有關系的智能硬件大致有三類功能:社交、助眠、監測,有的是單一功能,有的兼具多類功能。
1 社交功能:
去年年底kickstarter曾上線過一款名為Pillow Talk的智能硬件,其包含一個心率傳感器和一個揚聲器,傳感器和手機之間可通過藍牙4.0連接,在手機上用APP控制,其目標客戶是異地戀的情侶和夫妻,可讓用戶可以聽到對方的心跳,這款產品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增進夫妻/情侶間感情。
類似的智能硬件還不少,形式和功能大同小異,基本上都是為了增進使用者之間的感情。
2 助眠功能:
助眠功能是當下很多智能硬件希望實現的功能,有不少廠商都推出了這類產品。助眠手段比較多樣,有燈光、聲音甚至還有腦波技術。
2014年就曾出現過一款名為DreamLit的助眠臺燈,其除了亮度可調之外,還主打助眠功能。在用戶開啟助眠之后,燈光和音樂播放的音量都能位于感官為舒適的水平,從而讓用戶在短時間內放松下來。隨后,燈光和音樂會按照助眠曲線極其緩慢地下降,整個過程持續30-60分鐘。
聲音是比較常見的助眠方式,有不少手機App也主打這樣的功能,早前還出現過一款名為SNOOZ助眠硬件,其通過內置扇葉轉動發出白噪音來幫助人們進入夢鄉,并且可通過配套的App實現各種調節。
通過腦波助眠是當下新鮮的方式。在人睡眠的整個過程中,人的腦電波的頻率的變化可以將睡眠劃分為不同的階段,分別對應N1、N2、N3不同的腦電波頻率。而這類助眠產品是希望人工產生一些『波』,反作用人腦來幫助人們睡眠,廠商Fitsleep不久之前還推出了一款這樣的產品,思路還是蠻創新的。
3 監測功能:
關于睡眠監測,小伙伴們應該接觸多,無非就是那幾項:睡眠時間、深睡眠、淺睡眠、心率、呼吸等等,目的一般是希望幫助用戶更好的了解睡眠情況。不過,有的人一直以為自己睡得很好,看了數據之后發現睡得不好,就會焦慮,有時候過度量化不一定是好事。
監測用智能硬件又可分為兩種,一種是可穿戴智能硬件,也就是比較常見的是智能手環類產品,另一種就是非穿戴智能硬件了,諸如:置于枕下的睡眠監測器、放在床墊上的睡眠監測器、智能床墊、智能枕頭等等。
如何挑選睡眠智能硬件?
只想了解自己睡眠情況的用戶來說,選擇一般的智能手環或者一般的睡眠檢測硬件即可,對于那種喜歡什么都不戴,尤其是喜歡裸睡的用戶來說,外置睡眠檢測產品是比較不錯的,同時還能降低過敏的風險。
睡眠不是特別好的用戶則可以選擇帶有助眠功能的產品,不過這些功能的效果,很多情況下都是因人而異的,不見得會百分百有效,一些情況下這些產品更多的是扮演『安慰劑』的角色,或許很大程度是心理作用作祟。
對于睡眠非常糟糕的用戶,筆者建議你出門左拐,掛個號,老老實實看醫生!